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专家观点

刘吉臻、王庆华、胡阳、房方: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关键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响应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服务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一环。

在电源侧,规模化强随机波动新能源电力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挑战。立足各地资源禀赋,需因地制宜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风、光、水、火、储等不同电源形式并发挥其多源互补作用。

在电网侧,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使得电源侧电力电子化、弱惯量支撑等特点逐渐显现。需研发电压源性逆变器,研制构网型风电场、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多种储能方式,发展构网型源网协同与安全防御控制。

在需求侧,电力负荷成为重要随机源,在典型环境、政策与复杂社会用电习惯交互下严重干扰电力系统运行秩序,甚至在极端条件下危及电力安全。需引入多容量、多类型用户储能方式,有序利用可平抑负荷资源并深度挖掘工业生产与用户消费等需求响应潜力,构建电力负荷需求管理机制。

信息流、能量流和价值流的有机融合,数字化技术体系的构建,先进“云–大–物–移–智–链”技术的使用,以及各要素、各环节的灵活智能调控将是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运行的内核支撑。

随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电力系统需要在随机波动的负荷需求与电源之间实现能量供需平衡,其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法以及规划建设与管理发生根本性变革,形成以新能源电力生产、传输、消费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和灵活智能四方面。

围绕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多源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和灵活智能等重要特征,从电源响应、负荷响应以及电网响应三个角度,共有多源互补与灵活发电技术、电网友好型先进发电技术、新型用电方式与供需协同机制、新型电网结构与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智能调度控制与安全防御、可平移负荷资源利用与储能等六大关键技术亟需突破。

初审:刘欢

复审:高丹

审核:王鹏

相关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