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要
目
√ 习近平:中国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 李克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和安全 增强绿色发展支撑能力
√ 韩正:中俄是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共同推动中俄能源合作迈上新水平
√ 国家发改委: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
√ 国家能源局: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 国资委:央企全面助力能源保供稳价
√ 国家统计局:9月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 《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印发
√ 风电伙伴行动方案落地,“十四五”风电下乡50GW,成本最低降至0.1元/度
√ 央行:支持清洁能源重点领域投资和建设 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
本
期
要
闻
一、习近平:中国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习近平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指出,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习近平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二、李克强: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和安全 增强绿色发展支撑能力
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部署能源改革发展工作,审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能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
会上,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作了汇报。李克强说,能源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能源发展、结构优化、高效清洁利用等取得明显成效。当前,国际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体系发生深刻变革,我国能源发展和安全保障面临新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国情实际出发,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深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李克强指出,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要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多元开展国际油气合作。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不断丰富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险工具。
李克强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经济自身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这必须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要结合近期应对电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况,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各有关方面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从实际出发,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确保北方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改造,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李克强指出,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强化绿色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消纳新能源和安全运行能力。完善阶梯电价,深化输配电等重点领域改革,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提升能源服务水平。
三、韩正:中俄是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共同推动中俄能源合作迈上新水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0月14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2021俄罗斯能源周”国际论坛并发表致辞。
韩正表示,当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绿色低碳为导向的能源转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深入推进。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们将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双控”制度;鼓励开展低碳技术创新,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韩正指出,中俄是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双方能源合作对优化全球能源发展和治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要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共同推动中俄能源合作迈上新水平。一是进一步促进合作深化,保障油气管道、核电机组等重大项目稳定运行、顺利推进,开展上中下游一体化合作。二是进一步发掘合作潜力,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智慧能源、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深化能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创新成果转化合作。三是进一步深化全球合作,共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公平公正、普惠包容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
四、国家发改委: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
10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通知称,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现行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作为新能源发电等价格形成的挂钩基准。
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
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各地要有序推动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目前尚未进入市场的用户,10千伏及以上的用户要全部进入,其他用户也要尽快进入。对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代理购电价格主要通过场内集中竞价或竞争性招标方式形成,首次向代理用户售电时,至少提前1个月通知用户。已参与市场交易、改为电网企业代理购电的用户,其价格按电网企业代理其他用户购电价格的1.5倍执行。
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
五、国家能源局: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增长,达到6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两年平均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9%;第二产业用电量44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第三产业用电量12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1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1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
六、国资委:央企全面助力能源保供稳价
10月13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企业作为我国能源供应的主力军,面对煤炭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积极增产扩销稳供,助力能源保供稳价。中央企业承担了全国90%以上的油气供应,60%以上的电力供应,25%以上的煤炭供应。
七、国家统计局:9月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9月份,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受需求旺盛叠加供应持续偏紧影响,煤炭加工业价格上涨18.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2.1%,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50个百分点。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受限,价格上涨较多。
八、《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印发
日前,国家发改委在研究总结、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修订出台《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办法》提出,跨省跨区专项工程指以送电功能为主的跨区域电网工程,以及送受端相对明确、潮流方向相对固定的区域内跨省输电工程。输电价格实行单一电量电价形式,并建立事前核定、定期校核的价格机制。在跨省跨区专项工程投运前核定临时输电价格;工程竣工决算并开展成本监审后,核定正式输电价格;工程经营期内,每5年校核一次。
九、风电伙伴行动方案落地,“十四五”风电下乡50GW,成本最低降至0.1元/度
10月17日,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了“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计划,仪式上发布了风电伙伴行动具体方案。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方案称,支持城市工业领域零碳化进程,风电力争在2025年将陆上高、中、低风速地区的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1元、0.2元和0.3元,将近海和深远海风电度电成本分別降至0.4元和0.5元,海上风电力争在2024年全面实现平价。
十、央行:支持清洁能源重点领域投资和建设 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
央行强调,碳减排支持工具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支持是“做加法”,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从而增加能源总体供给能力,不是“做减法”。对煤电、煤炭企业和项目等应予以合理的信贷支持,不盲目抽贷断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