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研究院动态

王志轩教授接受《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采访

2023年夏季,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较历史同期气候平均(14.7℃)偏高0.6℃,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三高,中国今年夏季气温也达到历史次高。世界气象组织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温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升阈值。受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未来10年,应对气候变化失败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应对气候变化、加速能源转型事关全体人类命运,行动已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每年度夏的用电高峰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短缺,如何平衡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供应的问题也成为当前一大挑战。

2023年9月13日,我校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中电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接受“能源中国·安全、绿色与繁荣”对话节目采访,围绕“应对极端天气,如何加固能源安全‘防护网’”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探寻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能源转型之策。

 我国能源分布不均

需实现大范围能源优化配置

主持人:今年以来,电力需求的短时尖峰化趋势日益显著,电力保供难度增加,局部区域部分时段出现电力紧张状况。从发电源结构来看,不同区域有哪些特点?能源禀赋和用电需求在各地之间存在不少差异,各地区之间应如何进行跨省跨区电力调度、余缺互济?

王志轩: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81%的水能资源、86%的风能资源、96%的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而全国约2/3的用电量分布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因此,整个中国的能源供应包括电力采用的是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资源配置基本格局。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拉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通过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同时发挥中长期和现货市场作用,可实现跨省跨区电力余缺互济,精准错峰,保障了全网电力资源充分调用。


主持人:其实不仅是广东和川渝,今年以来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电力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当前全国各地的电力供应情况如何?

王志轩:总的来说,2023年上半年,电力系统经受住了多轮高温考验,电力行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超前谋划,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供电,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从全国总体上来看,绝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但受来水偏枯、电煤供应紧张、电煤热值下降等因素叠加影响,西南地区少数省级电网在部分时段电力供需形势较为紧张,通过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守牢了民生用电安全底线。

中国电力行业
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明显

主持人: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也不能把行动留给未来。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超1亿千瓦,占新增装机的77%。在发电侧,各地煤电装机和新能源装机等数据透露出了什么趋势?

王志轩:总的一句话,就是中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明显。

从投资方面来看,上半年,电力投资同比增长32.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达到88.6%,新增电源方面,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4亿千瓦,其中,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占新增发电总装机的比重达到71%。

从电力结构看,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7.1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9亿千瓦,已占总装机的51.5%,电力供应结构延续绿色低碳发展趋势。

2010年之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长期保持在80%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飞速增长,煤电占比已显著下降至六成左右

合理运用电力需求侧管理


主持人:面对用电负荷不断攀升,除了在供给侧方面做“加法”,提高供应能力外,调节电力需求侧同样重要。用电侧,比如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等措施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志轩: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保供压力大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有机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特别是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通过负荷转移、负荷调控、负荷中断等调节方式以及工艺优化、技术改进、管理提升等手段,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了新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期通过制度规定的形式进一步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


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合理引导电力消费,可以有效降低高峰电力需求,在缓解电力供需缺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需求侧资源已不止是一种电网应急资源,正逐步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广泛参与电网运行,实现供需双侧资源的协调优化。尤其在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时候,需求响应是很有用的一个手段。


但需求响应不是万能的,要理性看待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与定位。因为虚拟电厂主要解决的是电力调节的问题,并不能增加电力总供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如果电力出现硬缺口时,虚拟电厂的削峰作用将显著弱化,必须建设可靠电源项目满足电力供需平衡。如去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干旱高温天气导致各地用电需求攀升,同时降水不足导致水电出力受限,多地面临紧张严峻的电力供应形势,四川等地电力缺口比较大,这是不能靠虚拟电厂来完全解决的。


对于需求响应,要做到能用尽用,但是还要从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来考虑它发挥的作用,将其与储能和电源等各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


主持人:电力市场机制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


王志轩: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电力市场的基本规则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统一市场、协同运作”的电力市场基本架构,交易模式和交易品种日益丰富。形成了衔接省间、省内,覆盖全国范围、全时间周期、不同交易品种的市场体系。


各类市场机制在保供与转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内市场定位于通过优化省内资源配置,保障电力电量供需平衡和安全供电秩序;省间市场在高峰期供需调节及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下,省间交易对各省电力电量平衡的重要性明显提高,省间电力中长期、现货交易,有力促进了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力安全保供。


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稳步推进,第一批8家现货试点省份实现省内现货长周期试运行,第二批6家试点省份开展模拟运行。交易频次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灵活响应供需变化和清洁能源消纳的需求。


初审:刘欢

复审:高丹

审核:王鹏




相关附件

TOP